新闻动态

创新运行机制 推动跨越发展——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走出用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新路

时间:2008-03-11

    三期创新以来,中科院长 春应化所从加速研究所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不断强化发展机制的探索和改革,走出了一条以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新路。2007年,该所立项经费、获奖 成果、专利、论文等重要的科技产出均再创历史新高,一批“万、千、百吨”量级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取得关键性进展,“立足东北,面向长三角”的新平台建设 结出丰硕之果,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研究所荣获“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和“中科院第三届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的荣誉称号。
    一、实施项目投入发展机制,提升团队创新能力
    创新实践使应化所深深地认识到,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在于资源分析,落脚点在于资源配置。在竞争环境中,如果资源投入、队伍组织、研 发速度等诸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落后于竞争对手,都会使实验室研发阶段取得的成果付之东流。为此,发挥资源配置在推动团队形成、成果产出、领域开拓中的经济杠杆作用显 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基于这样思考,创新三期,长春应化所从国家战略需求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出发,围绕基础、应用和战略高技术三个层面凝炼出“10+1”个重大创新项目,在 重大创新项目的部署上突出以团队资助为基本单元、突出项目的资助力度,每个团队由4-11人组成,资助区间在800万元-2000万元,形成了“项目+团队+平台”的投入发展新机制 ,进一步推动了“课题组”向“创新团队”的转变,由分散研究模式为主向跨室、跨组力量的组织与凝炼转变,增强了聚焦新领域、开拓新方向、组织大项目、衍生大成果的合力 创新能力。2005年至2007年研究所的立项经费连续3年增幅达40%以上,连续2年超亿元。所重点支持的团队创新方向,产出了一批重要产业化成果:成功开发出稀土顺丁橡胶2.5万 吨生产技术工艺包,完成了生产装置改造,为万吨级工业化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成功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年产5000吨绿色可降解环保型聚乳酸工业示范线并实现批量生产、圆满 完成万吨级二氧化碳基塑料生产线的工艺包设计并实现了3000吨现代化生产线的建设开工。
    二、实施平台创新推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是硬道理,是研究所改革创新、和谐奋进永恒的主题。创新三期以来,长春应化所一方面加速高技术企业的战略退出,坚定地 走高技术企业社会化之路;另一方面,发挥科技源头作用,主动加强投入,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新的平台,培育新的发展生长点,形成了“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为重点, 长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南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地、所企合作新格局。
    针对我国镁和稀土资源的优势,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该所结合在镁合金研发上的源头技术和雄厚人才优势,把打造稀土 镁合金基地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新的科技生长点,先后投入1万多平方米土地、3000多平方米厂房、以及50多台套机器设备计4000多万元,加速推进了基地的构建和稀土镁合金产业 化的进程;2006年,该所又投入600万元,长春市科技发展中心和长春市风险投资公司各投入400万和200万元,合力打造了我国最大的稀土镁合金产业化示范基地—长春中科希美镁 业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正式建成投产。目前,已形成百吨级稀土镁中间合金和千吨级稀土镁应用合金的生产能力,产品销售和提供试用给包括美国3M公司等国内外30多家单位, 并在我国重卡汽车和红旗轿车的气缸盖上得到实际应用。
    “立足东三省,长入长三角”是该所三期创新打造新平台,推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从2005年起,该所组织力量多次到长三角所覆盖的周 边城市进行考察调研,最终把目光聚焦在人文、科研、产业等环境都很好的杭州市,选择了在精细化工和资本运营等方面实力强的杭州市化工研究院、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 司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可再生资源,精细化工和先进材料产业孵化平台,并向造纸、五金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工业拓展,逐步发展成为长三角化学化工和新材料研发基地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依托基地。在这样的目标牵引下,2007年4月,由上述三家共同打造的长春应化所杭州分所在杭州市正式挂牌成立。目前,长春应化所首批投放的特种高性能铝 合金、稀土纸张增强材料、造纸污水处理集成技术3个项目,由于资金到位、政策到位、机制到位等,仅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厂房建设、水电和设备安装等,年内即可完成中试和生 产,为长春应化所实施“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加速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创新了合作模式,奠定了重要平台基础。
    三、实施科技产出激励机制,有效推动整体创新
    在对二期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辩证剖析和深刻思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体现贡献的公平性,分值的合理性,产出的区别性,为科研人员 营造具有目标导向性和宽松性的绩效评价新环境,培育和产出重大创新成果,创新三期,该所又改革并实施了以“总量调控、结构调整、鼓励立项、重视质量、重视专利、重视引 用、兼顾其他”为原则的新绩效评价体系。
    总量调控:适度调增绩效总额,整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结构调整: 同一绩效体系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评价相对平衡;无论是争取和承担国家、国防还是企业任务,在绩效 考评中均平等对待。
    重视质量:对高质量论文和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以及行业奖等均加大激励力度。
    重视专利:对专利实施,特别对建立系统实施专利包的项目加倍计算绩效分值。
    重视引用:增加后效应用评价,基础研究以论文引用评价,应用研究以产生效益评价。
    兼顾其他:鼓励贡献公益事业。如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主办国内外学术会议等。
    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实施,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007年,该所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实现了多年来以第一单 位获国家奖“零”的突破、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较2006年增长100%;申请专利167项、授权83项,分别较2006年增长11.3%和18.6%;发表论文585篇,被SC I收录545篇,分别较2006年增长13.2%和17.2%,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高水平论文216篇,较2006年增长50%。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2006) ”显示,1997-2006年10年间,长春应化所被SCI引用科技论文3133篇,被引次数17655次,位居全国研究机构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