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六十载创新开拓 一甲子力铸辉煌-长春应化所喜庆60华诞

时间:2008-09-28

   

    9月的春城秋高气爽,9月的应化分外美丽。26日,应化园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沉浸在浓浓的喜庆之中。彩旗、彩门、彩 灯、彩球和一幅幅巨幅标语,使这座饱经风霜的科学殿堂显得分外蓬勃年轻。职工和研究生们身着崭新的服装,精神饱满,面带笑容,齐聚在吉林省宾馆礼堂,共庆为之奋斗并充 满爱恋的长春应化所六十华诞。
    庆典会场庄严、隆重。巨大的背景墙中央镶嵌着由大红灯笼图案、建所60年和1948—2008共同组成的所庆庆标,在灯光的照 耀下显得格外夺目;主席台中央摆放着由红黄两色鲜花组合的“CIAC60”造型,象征着当走过六十年艰辛历程的应化所蓦然回首时,身后已是姹紫嫣红的鲜花一片;主席台两侧“ 六十载发展应用化学风雨砥砺开拓奋进铸辉煌、新世纪贡献国家人民与时俱进创新跨越谱新篇”的巨幅对联,诠释着应化所光辉的昨天,璀璨的今天,更向八方来客和广大职工昭 示着长春应化所更加美好的明天;会场二楼横栏下悬挂着“创新跨越,持续发展,为把长春应化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所而努力奋斗!”的巨幅标语,让人从字里行间更加体会 到应化人的雄心壮志,看到了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长春应化所的宏伟发展蓝图。
上午9时,庆典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所党委书记张洪杰主持大会。
    张洪杰书记首先宣读了莅临庆典大会的领导、院士、嘉宾名单和吉林省省委书记和长春市市委书记滨为所六十华诞发来的贺信。
省市书记在贺信中高度赞誉长春应化所60年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面向吉林、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做出的重 大贡献;深情勉励长春应化所,在未来建设发展的征途上,不断拼搏,奋力开拓,勇于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继往开来,再铸辉煌;诚挚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长春应化所的建设 和发展。
    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代表吉林省政府向长春应化所建所六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所广大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他在 致辞中说,60年来,长春应化所坚持科技报国、面向社会的服务宗旨,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研究等领域,攻克了一系列重要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解决了一批在 国内外具有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希望全所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把长春应化所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不断做出新的更大 的贡献。
    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在庆典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长春应化所是一所久负盛名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研 究所,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举的办所思路,艰苦拼搏、锐意创新,做出 了令人瞩目的创新贡献。衷心希望长春应化所以60周年所庆契机,借全院大力推进知识创新工程的东风,在已经形成的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凝练目标、调整科技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长春应化所建设成为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策源地和高素质创造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谱写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长春市副市长钱龙生代表市政府和长春人民诚挚的祝贺长春应化所六十华诞,高度评价60年来长春应化所与祖国同行所创造 的辉煌业绩,衷心感谢长春应化所在建设长春,发展长春,繁荣长春所付出艰辛和做出的贡献。他说,经过60年的创新开拓,长春应化所已经发展成为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不可或 缺的重要力量和科技支撑,长春应化所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辉煌业绩,长春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中科院长春分院党组书记薛传海、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中科院化学所所长万立骏、中科院大化所副所长李灿、中科英华董 事长陈远在庆典大会上分别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热烈的祝贺,诚挚的问候,高度的赞誉和殷切的希望从不同层面,代表不同界别表达了他们多年来与应化所携手并肩,风雨兼 程结下的殷殷之情和对应化所未来发展的良好祝愿,博得了与会者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长春应化所何天白研究员代表全所职工在庆典大会上真诚地表达了生日的喜悦、激动和振奋,倾诉了与长春应化所风雨砥砺 ,不断前行的切身感受和作为应化人的自豪与骄傲,表示了广大职工以贡献国家,造福人民为宗旨,以科学事业为已任,不断创新开拓,奋力攀登,再创一个更加辉煌六十年的坚 强决心。
    长春应化所所长王利祥在庆典大会上作了题为《创新跨越,持续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所而努力奋斗》致辞。他在致 辞中首先代表长春应化所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所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向全所广大职工和研究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问候!
    在回顾六十年艰苦卓绝的创新发展时王利祥所长说,六十年来,长春应化所勇于建议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任务,在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研究等领域,先后攻克了一系列重要关键技术,开辟了资源、环境、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科学和与改造传统产业、创建新兴产业、保障国防 建设密切相关的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科技成果1200项。荣获科技成果奖近500项,其中国家奖58项,院省 部级奖近400项;发表科技论文12000多篇;申请专利1238项,获权628项;出版专著译著200多部。先后5次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奖励、20多次被院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