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介绍
    • 建所初期(1948-1954) 1948年12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接管原伪满大陆科学院,组建“东北工业研究所。”1949年9月,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所为东北工,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东北人民政府的奖励。1952年8月,归属中国科学院,称“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发所”1954年6月,长春综合研究所的化学部分与上海北迁长春的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合... 查看更多>
    • 发展时期(1959-1977) 20世纪50年中期,国家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制订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我所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任务的推动下,对学科方进行了大范围调整;开辟了原子能化学,熔盐电化学,半导体化学,超纯和痕量分析化学,低聚物化学,定向聚合,高分子辐射化学等新学科;科研与管理工作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至1966年的1... 查看更多>
    • 改革开放(1978-1999) 伴随着十年动乱结束和科学春天的到来,长春应化所坚定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拨乱反正,全所工作迅速转向"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轨道,在学科建设,科研管理休制及运行机制,高技术产业化,人才队伍,实验室建设,住宅改选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调整,有效提了全所的综合... 查看更多>
    • 知识创新(2000-2014) 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1998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实施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1999年,高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开放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首批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0年7月,王利祥任所长;2001年3月2日,我所整体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翻开了长春应化所历史发展中又一个崭新的篇... 查看更多>
    • 率先行动(2015-2020) 以推进国家先进制造的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依托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稀土化学与物理和电分析化学等优势学科,围绕先进材料、资源与环境、人口健康等领域,聚焦核心材料的原始创新与中试工艺的技术突破,产出国内领跑的创新成果,并向国际领跑跃升。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与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的深度融合,推进成果规模产业化,为国家和区域制造业转方式、优结构、增动力提供不可替代... 查看更多>